我国地震地质灾害有哪些特色?

liukang20241天前吃瓜动态101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激烈和地质灾祸最严峻的国家之一。地震引发的灾祸类型多种多样,在山区最杰出的地质灾祸类型是坍塌、滑坡、泥石流。
地震地质灾祸不只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形成极大丢失,还严峻影响铁路、公路、水运及水电站等基础设施的运营安全。
01. 我国地震地质灾祸
整体特征
活动开裂的散布与开裂活动是发震的首要原因,尤其是深大活动开裂是产生激烈地震的地质结构条件。
我国西部和西南部深大开裂发育,前史上强震比较频频
我国首要地震带散布
地震地质灾祸首要为地震效果引发的斜坡坍塌、滑坡、泥石流、地表决裂、砂土液化和地上变形等,其次为地震陷落、堰塞湖溃决等。
我国的地震地质灾祸首要散布在强震频发、山地高大、岩体破碎的西部区域,特别是青藏高原周边的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是地震地质灾祸(坍塌、滑坡、泥石流)最为频发的区域。
青藏高原周缘大型滑坡散布
据计算,在青藏高原周缘已发现的很多滑坡中,体积≥100×104m的超越5000处,体积≥500×104m的达1600余处,体积≥1000×104m的近900处。
在这些大型—巨型滑坡中,50%以上是古地震或前史地震诱发的滑坡,它们在降水或人类活动影响下再次出现复生。
典型古地震滑坡复生特征
台湾岛和新疆的天山周边也是地震地质灾祸高发区。
华北区域尽管强震频度略低,但因为河流阶地或冲积平原散布广,存在有利于地震液化和软土震陷灾祸的地质条件,整体上也归于灾祸频发区域。
福建东南沿海、广东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震级巨细和频度偏低,但存在一些有利震害产生的地质条件(如海岸山地、沿海软土等)和降雨量大的特色,地震地质灾祸也比较发育。
除上述区域之外的广阔区域属弱震区,地震地质灾祸产生频度很低。
02. 地震实例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地质灾祸特色
震级8.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产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震中烈度高达Ⅸ度,Ⅹ度区面积约3144㎞,呈北东向细长条带状展布。
沿北东走向的龙门山中心开裂带产生了约1155次2.0级以上余震,其间5级以上余震27次。
汶川地震形成约350km的地表决裂,一起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地质灾祸,形成巨大的经济丢失和人员伤亡,是迄今有记载的空间散布最密布、规划最大、损害最严峻的地震地质灾祸。
汶川地震地质灾祸散布图
据计算,龙门山区域在汶川地震前后地质灾祸的产生频率改变显着。震后5年的地质灾祸整体频率显着增加。
各种类型的地质灾祸产生频率均有较大增加,其间泥石流频率增加最为迅猛,增加了约647%;然后是坍塌和滑坡,别离增加了约425%和298%。
汶川震前5年(2003—2007年)滑坡密度散布图
汶川震后5年(2009—2013年)滑坡密度散布图
2010年4月14日
玉树地震地质灾祸特色
震级7.1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北纬33.2度、东经96.6度)产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形成玉树县城邻近产生接连地表决裂约23km,一起诱发了一系列滑坡、坍塌和震裂山体
现场地表决裂特征
玉树地震的震源机制归于走滑型,与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相似。因为走滑型地震能量散失快、影响规划窄,与汶川地震比较,玉树地震形成的山体坍塌、滑坡数量较少,滑坡规划小。
2013年4月20日
芦山地震地质灾祸特色
震级7.0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产生7.0级激烈地震,震源深度13km。
地震诱发了数千处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祸。
芦山地震地质灾祸散布图
计算标明,震后地质灾祸数量显着增加,地震共诱发地质灾祸1020处,地质灾祸危险点由震前的1551处增加到震后的2571处,部分密布散布,其间震中邻近以坍塌为主。
整体上,震中东南部区域地质灾祸发育强度高于西北区域。
2014年8月03日
鲁甸地震地质灾祸特色
震级6.5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2度)产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
鲁甸地震尽管震级较小,但震源浅,地表影响烈度高,地表决裂带特征显着,引发很多地质灾祸。
鲁甸地震诱发地质灾祸散布图
地震地质灾祸类型以松散体滑坡为主,其空间散布出现如下特征:
在地震烈度度区内,地质灾祸点达121处,密度134个/100㎞;
度区内地质灾祸点258个,首要以小型为主,密度为89个/100㎞;
度区内地质灾祸密度为26个/100㎞,
度区内密度为14个/100㎞。
参考资料与图片:《我国地震地质灾祸特色与监测防治发展》张永双;我国地震局官网。
来历:济震微讯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上海突发地震,那千里之外的湖南呢?

00:42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5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李致远)6月15日,我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时39分在上海青浦区产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上海当地多名网友表明震感显着。而...

民国时期云南逝世超千人的地震,诞生我国第一篇地震专题考察报告

云南是我国自然环境最杂乱的省区之一,地震灾祸多发。民国时期,因为特别的历史布景,受灾情况尤为严峻。仅民国的38年间,云南就产生5级以上的损坏性地震115次,而其间逝世千人以上的3次地震均产生在北洋政府...

2020年全国地震活动盘点

我国地震活动特色我国大陆受印度 - 澳大利亚板块向北东方向的磕碰揉捏,一起也遭到太平洋板块向西偏北方向的爬升推挤。印度 - 澳大利亚板块向北东方向的磕碰揉捏激烈导致我国大陆西部直接剧烈拱起,构成国际屋...

四川长宁地震余震较多,近期不会有大型地震产生

科技日报记者 李艳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产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产生后,我国地震局安排相关专家对本次地震展开研讨剖析,其震源机制解成果显现为走滑型地震。2019年6月...

地震科普|地震的散布有规则吗?

地球上每年约产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产生上万次地震。那么多地震的产生,是否有规则可循呢?答案是必定的,其散布大多有必定的规则。全球地震带绝大多数沿岩石圈板块的鸿沟发育,部分产生在大陆内部...

友情链接: